正在被人工智能技術顛覆的手術機器人
說起手術機器人,還得從腹腔鏡手術開始。因為傳統的開放手術切口較大,微創的腹腔鏡手術應運而生。北京和睦家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朱剛教授對筆者說,通過微型攝像頭和監視器,醫生能夠看到“以前開放手術看不到的地方”,“這是人類取得的革命性進步”。健康一體機
腹腔鏡的升級版就是手術機器人。這樣的機器人更像是一個受醫生控制的“機器臂”。病人被麻醉后,可移動的高清攝像機、操作器械等若干個機器臂,像醫生的手一樣深入患者體內,精細而靈活地分離、切割人體組織。醫生并不直接接觸病人,而是坐在旁邊的操作臺上,看著顯示屏里病人患處的3D畫面,控制做手術的“機器臂”,進而操作手術器械。鑒于人體的復雜性和差異性,醫生需要根據現場情況,做出隨機應變的處置。
醫生操控機器人,有點像開車,也需要培訓。一開始可能會有點手忙腳亂,但通過理論學習和不斷操練,逐漸會變得得心應手。
手術機器人的優勢顯而易見:除了比醫生裸眼看得更清楚之外,也更加精細、靈活,手術創口更小。朱剛感慨地說,以前,每臺復雜的開放手術都要輸血,現在幾乎都不用,因為手術越來越微創,出血越來越少,病人也恢復得更快。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手術機器人。它的問世源于戰地手術。美國直覺外科公司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手術機器人系統,并開始商業化生產。2014年,第四代達芬奇系統推出。盡管價格高昂,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和推廣卻非常迅猛。對于某些較復雜的手術,比如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機器人手術已經占到了美國此類手術總量的90%。
這樣的手術機器人聽起來已經夠酷,但并不是終極目標。因為目前的手術機器人還不具備診治疾病和臨床決策的能力,因此,它還談不上太智能,提升和完善的空間也很大。它的“神通”仍需要借助醫生的操控來實現。因此,完全的智能手術機器人,離我們似乎還有點距離。
熱門資訊
-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
- 互聯網+醫療,讓就醫更智能。
- 火熱的AI+醫療背后,企業如何盈利?
- “互聯網+醫療”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
-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體機,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
-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
-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
-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
-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
-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
-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
-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