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系統將成醫療界的雄安新區
智慧醫療所呈現的數據,激發了創業機會,如圖雄安新區一樣,有著無法預估的發展潛力。智慧醫療的來源是隨著IBM“智慧地球”誕生的,利用先進的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結合智能化方式打造智慧醫療系統,將醫療衛生服務相關的人員、信息、設備、資源鏈接起來并實現良性互動,保證人們即時獲得預防性和治療性的醫療服務。
智能醫療系統早在今年之前,就已經獲得了高額風險資本的追逐,而在發展勢頭強勁的今年,更是充滿機遇,因其背后有三個非常強勁的推動力:養老需求+移動互聯+政府支持
養老需求的井噴式增長
我國社會逐步邁入老齡化,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BCG和SwissRe聯合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50年,60歲及以上人口將占中國人口總數的34%,人數高達近4.4億人,屬于深度老齡化階段。而65歲以上老齡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哮喘、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15~45歲人口的3~7倍,將會造成醫療資源的嚴重短缺。對老齡人口進行慢性病監測、降低長期醫療費用尤為重要。
移動互聯的爆發
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為醫療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空間,根據據IDC發布的中國醫療衛生十大IT趨勢,智能醫療系統將成為2013年重點建設的IT系統之一。通過遠程預約、遠程醫療、慢病監控、大數據綜合解決方案等將改變現有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政府的大力支持
由于慢性病遠程監護可降低總體醫療費用,具有明顯的經濟學優勢(例如美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遠程監護可以使醫療費用降低40%以上),可以讓現有醫療資源最大化利用(我國醫療資源浪費占醫療費用比重超過30%),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我國政府對于移動醫療持明確的支持態度。相關的國家部委出臺了系列文件和政策來鼓勵、支持移動醫療的發展。工業與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分別將個人醫療監護、遠程診斷等列入了“十二五”規劃的發展重點,并且提供相應的資金資助。衛生部也發起和贊助了一些合作醫療服務示范工程內的移動醫療示范項目,包括病例記錄、疾病數據和健康質量監控等移動醫療解決方案。
有機構預測,移動醫療領域的投資未來5年會增加25%,今年將突破11億美元。
朗銳慧康(www.px2i783.cn),致力于提供實用的健康終端產品及技術方案,圍繞“物聯網+云健康”,打造醫療、健康、服務一體化數據平臺。
熱門資訊
-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
- 互聯網+醫療,讓就醫更智能。
- 火熱的AI+醫療背后,企業如何盈利?
- “互聯網+醫療”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
-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體機,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
-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
-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
-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
-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
-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
-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
-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