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創新將為醫療市場帶來顛覆性革命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數據,2017年醫療器械市場延續了近幾年的高增長趨勢。2011-2016年中國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行業收入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0.7%,遠高于全球3%左右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
分級診療的全面實施為國產醫療設備帶來更多機會。兩票制的落實將進一步推動行業內并購轉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醫療器械產品向定制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在我們系統梳理的醫療器械子行業中,以下六大創新醫療器械方向將為醫療市場帶來顛覆性革命。
心腦血管子行業
熱點相對較多,支架不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比較關注的創新方向集中在經導管瓣膜介入、冠心病診斷類器械、心臟起搏器、藥物球囊、射頻消融器械和心臟封堵器等幾個方向。
影像設備子行業
對通用型的大型設備而言,諸如CT、磁共振、PET-CT等領域,目前優秀的早期項目比較少,且估值偏高。隨著高端影像設備廠家聯影的出現,尚未形成自己模式的新影像企業,在外有GPS、內有聯影的夾擊下,生長空間不足。
我們比較看好細分領域的影像設備,尤其是具有自身應用場景的獨有硬件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細分領域,例如乳腺癌超聲、牙科錐束CT等方向。此外,我們對掌握核心技術等影像核心部件上游企業也比較看好。
腫瘤相關機械子行業
曾經熱過一段時間的腫瘤消融設備,包括冷凍、射頻、微波和激光等風光不再。在放療領域,質子重離子技術國內企業要有所突破尚需較長時間的積累。電子直線加速器的企業值得關注,但需要重點考察研發和生產高能機的能力。
伽馬刀基于自身技術的限制,市場空間有限,并不是我們關注的投資方向。此外,近年來腫瘤介入增長迅速,新型載藥微球值得關注,微球輸送系統耗材或許是未來新的市場增長點,但技術尚未完全成熟。
外科骨科器械子行業
手術機器人無疑仍是重要方向之一。但是,近年來由于資本的過度追逐,價格偏離價值的現象比較嚴重。3D打印結合生物材料是最為看好的方向之一。
醫療人工智能子行業
醫療人工智能是醫療未來發展的方向。
同其他行業相比,醫療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礎較好,醫療行業痛點明顯,例如高端醫療人才缺乏、資源分布不平衡、醫療成本高等;數據電子化程度較高、數據較集中且質量較高;較多應用場景可以實現相對標準化,如醫學影像等。
基于目前的觀察,醫學影像和醫學虛擬助理的人工智能會相對成熟一些,有些標的值得關注。
體外診斷子行業
分子診斷和即時檢驗(POCT)仍然的是創新主要方向。在分子診斷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改變整體分子診斷格局。
例如,基因測序的測序服務正在面臨新一輪的洗牌,擁有自己的數據庫、核心算法和臨床解讀能力的公司將有機會突圍。
基因測序上游相關試劑的國產化也將是重要機會。腫瘤的伴隨診斷目前市場教育已經基本成熟,是值得投資的方向之一。
業內認為,政策、市場和新技術依然是影響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三大主要因素。2018年醫械市場的競爭進一步激化。早篩技術、人工智能、3D打印、醫療機器人、石墨烯等新材料技術的發展,為醫療市場帶來顛覆性革命。熱門資訊
-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
- 互聯網+醫療,讓就醫更智能。
- 火熱的AI+醫療背后,企業如何盈利?
- “互聯網+醫療”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
-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體機,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
-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
-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
-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
-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
-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
-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
-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