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睡眠健康堪憂 醫療電子設備趨于智能化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全新生活方式,人們的睡眠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騰訊睡眠大數據報告顯示,從2010到2015年,網民熬夜用戶比例從2010年的13%上升到2015年的20%;睡眠時長從2010年的人均8.1小時降為2015年的7.05小時。
我國國民健康的傳統建設路徑是以提高疾病治療服務能力為核心的。提高睡眠品質,從個人的角度講,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從社會的角度講,可以降低病患數量,緩解醫療服務系統的壓力。
隨著多種社會壓力(如老齡化、平均壽命、醫生人才不足、慢性病發病率大幅提升等)的影響,僅僅從“疾病治療”的角度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已經不足以解決日益突出的醫療服務行業供需矛盾。
現階段的睡眠健康行業參與者以睡眠家居產品為核心,這類企業大多以產品生產出身,采取批發經營,屬于第二產業。
在生產端,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與競爭壓力,在產品端則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與品牌壓力。
對一個行業而言,其發展一般可總結為四個過程,在經歷了進入期的艱難發展、成長期的快速成長,成熟期的趨于穩定之后,一個產品、模式、渠道、需求穩定的行業,必然會進入發展的“新常態”—行業增長速度保持長期穩定且低位運行的階段。
行業整體缺乏增量空間,企業機會被壓縮,行業競爭以存量市場的相互侵奪為主,產業趨勢無法阻擋迎接變革才是關鍵。
傳統企業模式最著名的理論莫屬郎咸平的“6+1”產業鏈模型,即產品設計開發、原料采購、產品生產、倉儲運輸、批發經營和零售6大環節締造1個完整的制造業。
傳統睡眠產業增長緩慢,睡眠智能成為全新增長點,帶來千億級別市場。
按照應用場景,睡眠健康產業可被劃分為三大板塊。
睡眠質量健康:以傳統家居、家紡產品為代表的提高睡眠舒適度的傳統睡眠產品。
睡眠醫療健康:以睡眠醫療器械、睡眠藥物為代表的治療睡眠障礙疾病的醫療產品
睡眠智能:基于智能家紡、智能家居、智能器械、智能手機等產品,以保證身體健康為目的,依靠傳感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供包括數據監測、健康管理、智能家居、個性化睡眠解決方案在內的智能化產品與服務,本文對睡眠智能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用領域。
行業發展一般可總結為四個過程,在經歷了進入期的艱難發展、成長期的快速成長,成熟期的趨于穩定之后,一個產品、模式、渠道、需求穩定的行業,必然會進入發展的“新常態”—行業增長速度保持長期穩定且低位運行的階段。
我們認為,睡眠產品端的設備智能化,不但是產品的質變,其本身也是區別于傳統家居家紡產品的全新需求,更重要的是睡眠智能區別于第二產業的“6+1”模式,是以服務為核心的全新生產關系。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未來睡眠產業出現了全新的增長點,那就很有可能產生于睡眠智能領域。熱門資訊
-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
- 互聯網+醫療,讓就醫更智能。
- 火熱的AI+醫療背后,企業如何盈利?
- “互聯網+醫療”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
-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體機,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
-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
-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
-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
-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
-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
-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
-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